企业应建立差异化的备份策略,根据数据重要程度制定不同的备份频率和保留周期。核心业务数据建议采用实时备份机制,非关键数据可采用每日增量备份与每周全量备份相结合的方式。
备份系统必须支持加密传输与存储,采用AES-256及以上加密标准。同时应实现备份数据的完整性校验,通过MD5或SHA256等哈希算法确保数据一致性。
建立3-2-1备份原则:至少保存3个数据副本,使用2种不同存储介质,其中1个副本存放于异地。推荐采用磁盘-磁带-云存储的三级存储架构。
每季度至少执行一次恢复演练,验证备份数据的可用性和恢复时效。建立RTO(恢复时间目标)和RPO(恢复点目标)指标体系,确保符合业务连续性要求。
明确备份操作人员权限分级制度,实施操作审计追踪。定期修订备份策略,确保与企业业务发展保持同步。
注:本标准需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调整,并每年进行合规性审查。